作者:Pau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1701070/answer/1968036633
来源:知乎
纵观整个封建时代,【明】朝都都可以算是非常特别的朝代——历任的十几位帝王都极具鲜明“个性”、宦官权力之盛历朝历代也绝无仅有、官员俸禄之低几乎入不敷出……以上种种之乱象都可以在《大明王朝1566》中一窥一二。嘉靖帝朱厚熜二十年不上朝,沉迷道术一心玄修;贪官被抓时理直气壮地称从不靠俸禄度日;宦官竟然可以带人鞭打朝廷官员……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改编自刘和平同名小说,既然是小说作品,那就存在着虚构成分,与真实历史有所出入,但无论是小说文本还是电视作品,都本着客观的历史态度,对嘉靖帝时期的政治生态和事件进行了极为细致且贴近真实的想象与描述。
说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其实有难度。大多数古装宫廷剧都是呈脸谱化的,忠臣奸臣,明君昏君,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但这样的影视作品首先是娱乐化的,不严肃的,价值仅仅在于提供情绪释放的渠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忠臣会被奖赏,奸臣会被诛杀,本质上只是看故事,不是看历史,不是看政治,或是古代生活的其他细节。穿越剧之所以能风靡一时,无外乎人们对于古代生活的错误想象以及对于金钱、权力以及耍弄知识和智力的渴望,内容生产者洞察到人们的此类心理,相应的影视作品随之而出,其目的是讨好观众,创造利益。而《大明王朝1566》最明显的特征是去脸谱化,不单单论好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与他的身份、所处的政治地位紧密相关,无论君王、大臣、宦官都有一套自己的理念与行为标准,所谓的忠臣清流也能弃百姓不顾,所谓的奸臣也会用贤能保全大局,而嘉靖帝更是道出了千百年的君臣之道,直接打破了人们对于权力的想象。
《大明王朝1566》由湖南卫视出品,是一部意识非常超前的电视剧,超前到2007年播出时收视率极低,还不如湖南卫视自己出品的偶像剧,可谓尴尬。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逐渐发现这部剧的质量和深度。这部剧从名字上听起来很大,但从不为大求大,很多场景都有舞台剧式的调度,控制得紧凑、集约、凝练,比如,嘉靖帝和群臣之间的过招几乎全部集中于他的卧室的那处宫殿,小场景和大量人物神情特写则尤其考验演员们的台词和表情控制能力,所有演员都踏踏实实地演绎好了自己的部分,叫人看得过瘾!在配乐上,也用了不少西洋管弦乐,在我印象中,这在国产宫廷剧里似乎不常见,但这些配乐却并不突兀奇怪,反而增加了影像的戏剧效果。
1. 嘉靖帝
权力的化身,历史上的嘉靖帝十五岁登基,享年六十,在位整整四十五年。原本只是个距离正统皇室较远的世袭藩王,却意外地继承了皇位,更意外的是,这位年轻的君王天资聪颖,早早便展现了政治天赋,利用东厂压制文官集团稳固了自己的地位,确立了自身的合法性,掌握大权后,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顿朝纲、压制外戚、任贤用能、还田于民,整个明朝可谓形势一片大好,但也止步于此了。
此后的嘉靖帝一心玄修求长生,二十年不上朝,任用严嵩和宦官集团,在1542年的“壬寅宫变”中险些被宫女杀死,但嘉靖帝又是精明与可怕的,他依然是明朝的实际统治者和掌权者,同时也牢牢把控着财政。
简而言之,这明明是一个拥有政治天赋和才华的帝王,却并没有带着他的王朝变得更好,反而沉溺于道术和权术之间。在《大明王朝1566》里,他允许了内阁中的派系争斗,又放任了宦官以牵制官员,自己则作壁上观,从中制约调衡,渔翁得利。故事从国库空虚开始,严嵩父子和徐阶一派争执,最后嘉靖帝下令,一边抗倭,一边让浙江改稻为桑,以充实国库。由此,争斗序幕徐徐拉开,严世蕃想出了毁堤淹田的办法,联合制造局太监和杭州巡抚执行;裕王一派调用海瑞、王用汲予以牵制,两股势力在浙江交手。嘉靖帝一道政令,意在稳固自己的地位,他需要更多的钱去打仗、赈灾、修宫殿、豢养鹰犬;严嵩一党则是要给皇帝一个结果,同时也让自己的集团有利可图;裕王徐阶一派一面要想方设法扳倒严嵩,一面也尽量顾全民生(但从长远利益上考量,这是为了稳固裕王的地位)。所有的国产宫廷剧几乎都会出现奸臣贪官,而帝王也知道谁是奸臣贪官,但还是任用他们,这其中的原因被嘉靖帝的“长江黄河论”一语道破,帝王眼中没有忠臣和奸臣,只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充实国库只能依赖严嵩一党,要保全自己的名声,又要靠朝廷中的清流,要牵制朝臣,又要差遣宫中宦官,宦官是皇帝的家臣,因此大量的贪污都和皇宫中有着直接的关系,嘉靖当然知道,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对于严嵩一党,嘉靖亦是如此,默许了官员的贪墨,甚至与他们分钱。
在大量的影视剧中,我们一直以来形成的印象是帝王是天子,天然具有无上的权威,但在《大明王朝1566》中并非如此,帝王藏匿在背后,利用、牵制、制约各派势力,从而形成自身的权威,稳固君权,这才是真实。
2.海瑞
现代人理想的投射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对于清官似乎有一种偏执,总希望有青天大老爷能出来伸张正义,或许可以理解为封建时代的百姓地位确实低下,受苦受难,而《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也完完全全符合大家对于清官的理想,一身正气,双目如炬,嫉贪如仇,言必大明律法黎明百姓,孝顺母亲,体贴妻女,简直过于完美。
查阅了《明史·海瑞传》,古文中的海瑞和电视剧中的海瑞似乎可以统一起来,但电视剧中的海瑞还是美化得过分了,不可当真,也不必当真。电视剧中的海瑞是个完完全全的异类,“以百姓之心为心”、“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极度清廉,主张君臣共治,以至于他的上司赵贞吉说他“博直名”、“大忠似伪”。要不是因为生在明朝,真想推荐他立刻入党(不是玩笑),他的理想和理念都是非常现代的,凡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心系群众,从来没有灰色收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从不参与党派斗争,敢于直接反驳上司,备一口棺材上一道奏疏,将自己的君主黑得体无完肤,纵观历史恐怕也只此一人。
在黄志忠的演绎下,一位瘦弱文官竟有军人气质,书生有了武人的威严,这样的表演处理方式也是非常巧妙。
2.内阁与宦官
天平的两端从上个世纪港片兴盛开始,武侠动作片就尤其喜欢将时代背景定在明朝,将反派设为某位太监。因为肉身的残缺,这些太监往往心理扭曲、变态、残忍,然而得益于去势与早早混迹于宫廷,他们又往往精明能干、专注、敏感、善于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况且还能够拥有极大的权力,简直就是反派的不二人选。按照大明祖制,太监不得读书识字,但到了明宣宗开始,太监不仅可以读书识字,还被鼓励学习,宫廷内部还开设了太监学堂,由此,太监与太监机构逐渐进入到了政治运转的体系中。
电视剧里,可以看到,所有内阁的票拟(奏折)都要由司礼监批红,而太监是嘉靖的家臣,也就是说,太监的职能不仅仅是服务帝王的饮食起居和皇宫中各项职能的运转,同时也包括帮助皇帝管理政治事务,牵制内阁的权力。正因为太监是皇帝的家臣,所有人都会对太监忌惮三分,而太监与太监所管辖的机构也直接代表着皇帝,因此,杨金水必须立刻将沈一石打着江南制造局的名义去低价购售稻田的事情上报,以转嫁连带责任(但沈一石的盘算是去赈灾,这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内阁之中也有派系,太监内部亦有派系,吕芳是温和派,以德服人,尽量维系内阁两派的关系为嘉靖服务;陈洪可以算是武斗派,对手下人严厉,对官员更是凶狠鞭打。
在电视剧前半部分,嘉靖之所以用吕芳,因为内阁分两派势力,他需要一个人去维系,不能让两派完全闹僵,让政令无法实施;而后半部分嘉靖又任用了陈洪,因为内阁已经没有了严嵩一党,他需要一个更狠的人去压制内阁和群臣,所以很明显的一点是嘉靖是更喜欢太监黄锦的,并且在神色间也有对陈洪的厌恶,但还是重用了陈洪,并且告诫黄锦不要跟陈洪过不去。
嘉靖坐在天平的中央,冷酷到可以放弃自己的好恶,运用不同的人去让天平保持住平衡,这种高压模式的最终结果就是没有人敢惹嘉靖生气,即便国库空虚群臣们也要拨钱出来修宫殿,天子脚下有灾情也不敢上报,而陈宝国也恰好演出了嘉靖身上的复杂性,威严、敏感、多疑、震怒、衰颓、悔恨……极大程度地满足了观众对于真实的嘉靖的想象。另外一位不得不说的演员是倪大红,演出严嵩时,他不过40岁,比饰演严嵩儿子严世蕃的张志坚还要小5岁。据说,当时剧组对于倪大红出演严嵩存在疑虑,毕竟严嵩已经八十岁,可化妆之后,倪大红的严嵩扮相已然令众人折服。
倪大红的严嵩一角即便在整个中国电视剧史里也可称得上是经典,什么叫老谋深算,什么叫不动声色,什么叫城府心机,看完倪大红表演的严嵩就全明白了,扮相上的优势且不说,沉稳之态更是拿捏得恰到好处,俨然一个官场沉浮数十载的“妖人”,但无奈年事已高,体力衰退,已经不能做到明察秋毫,在嘉靖面前败下阵来,或者说故意示弱,以求政敌和嘉靖的怜悯,这一点倪大红亦展现非常出色。更重要的是,明知道这是个大奸臣,却让人讨厌不起来,反而还觉得他可怜,可谓神奇。
回头再看这部在2007年收视率极低的电视剧,不得不感叹,每一位演员都给出了扎实的表演,没有皇子夺嫡,也没有后宫争宠,就是展现政治生态、权力结构,好像距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但依然可以纠正、补充我们对于古代政治的想象。